短道速滑个人项目体力分配策略研究
袁国庆,等

旨在探析短道速滑个人项目两届冬奥会及冬奥会与世锦赛体力分配策略规律差异,以明晰冬奥会短道速滑个人项目体力分配策略制定与实施的不同,对于奥运新周期的备战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收集整理索契、平昌冬奥会,以及2014-2017年世锦赛短道速滑个人项目相关数据,比较的方法探析两届冬奥会之间以及冬奥会与世锦赛之间的规律差异,分析单圈用时、肯德尔相关系数。研究认为:短道速滑个人项目中500 m比赛的出发位置尤为重要,且高速滑行中稳固站位能力需求突出;冬奥会1 000 m与1 500 m比赛强度更高,运动员的能力更为集中,冬奥会1 500 m项目体力分配策略已发生改变;短距离对全程维持速度能力的要求逐步升高,中长距离争夺有利位置战术的实施位置较以往更为靠后。

 

上海建设国内外重要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标准与战略
杜梅,等

到2025年,上海将建设成国内外重要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这既是上海对城市体育产业发展目标的定位,又开创了全国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的先河。为达到这一目标,设计一套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标准是必要的。为明确上海建设国内外重要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具体目标,采用规范研究方法,界定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内涵、特征;构建由资源集中程度和资源配置能力2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构成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评价体系;根据上述指标,对比上海、北京、纽约、伦敦,明确上海的具体发展目标,并提出加快配置机制转变、建设资源配置平台和提升本土资源质量等建议。

 

上海“体教结合”举措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学生-运动员”双重角色的认同、冲突与转化
侯爽

“体教结合”是解决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和举措,体育与教育的融合,使得竞技体育人才逐渐从运动员这一单一角色向“学生-运动员”双重角色转变。文章以角色认同为切入口,探讨上海“体教结合”举措下,角色的转变对体育竞技后备人才的影响,使用结构化心理测量工具,对比两类受访者在运动与学业上的角色认同、心理倦怠与动机变量的差异。认为:上海“体教结合”举措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认同“学生-运动员”双重角色,他们在学业任务中的卷入程度更高;双重角色使运动员在运动任务与学业任务上的主观价值感存在差异,表现出双重角色之间的冲突,但对个体的整体人生规划并不冲突;双重角色之间的转化,对于“学生-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存在促进效应。

 

上海市民对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的研究
顾雪兰,等

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是否得到居民满意是衡量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能力的重要标准。随着公民参与理念的兴起,满意度调查成为了政府响应公众呼声、公民表达态度的重要渠道。在我国体育改革中,公共体育服务表达机制缺失,文章借助满意度理论,根据上海市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设计调研问卷,运用层次化结构设定测评指标,并借助专家访谈调整问卷,构建相对合理的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一方面推进建设多层次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另一方面促进持续的绩效改进,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认为:上海市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整体满意度处在“一般满意”的水平,对公共体育服务中的硬件设施满意度较低;对健身步道维护的满意度较低;61岁及以上人群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满意度较低;女性满意度高于男性。

 

对踝关节主要屈伸肌群sEMG测量标准化验证研究
郭东雪,等

通过高速摄影、表面肌电图(sEMG)测量以及等速肌力测试等方法对12名体育专业男生进行研究,对受试者各肌肉之间和不同受试者同一肌肉之间的肌肉收缩特征比较分析,并通过比较所获得的跳深动作sEMG各参数指标的标准化值与人体静力性和动力性动作中的肌肉各种收缩方式(速度)下的sEMG信号标准化值和标准化测量方法进行研究,找出sEMG指标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之间的差异,为肌肉间和个体间sEMG的比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跳深动作下肢肌肉标准化前后的sEMG值比较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最大随意等长收缩为标准的sEMG标准化值与跳深腾起速度的相关性最高,因此要进行不同人同一肌肉或同一人不同肌肉之间sEMG的比较,以最大随意等长收缩作为标准最为合理。